斜弱视>斜视手术
儿童斜视手术方法
文章来源:
时间:2013-09-05
儿童斜视手术是指对10岁以下的儿童采取的全麻下手术,对能够合作及11岁以上的儿童均采用局麻。角膜缘梯形切口,距角膜缘1mm平行切开球结膜约4~5mm,然后由此切开的两端向穹隆部切开球结膜,分离球结膜下组织及筋膜,将结膜瓣掀开,充分暴露肌肉,应保留肌鞘完整,这样视野开阔,操作方便。
儿童斜视手术是通过对儿童眼部肌肉的调整来矫正眼位。因为它不涉及眼睛内部组织,很多人认为儿童斜视手术是一种简单的手术,其实不然。儿童斜视手术需要主刀医生有丰富的经验,根据斜视患者的各种表现及斜视的各项检查结果来制定手术量。由于儿童斜视最佳手术时间的限制,一些年幼儿童无法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手术的难度。
乌鲁木齐普瑞眼科医院眼科专家说,“儿童斜视手术不简单。手术医生需要面对许多经验性的问题:对手术眼进行选择,对手术量进行判断,选择手术肌肉的条数,手术术式的先后以及斜视矫正的程度。有的可能手术后还要对欠矫眼位和过矫眼位的重新调整等等。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必须建立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上。”
斜视分为很多种类,而斜视的轻重程度也各有不同。手术医生在设计手术方案时,必须对孩子以后眼睛的发育情况做出充分估计。
对部分调节性内斜视,经戴镜3~6个月后检查仍有12Δ以上者均作为手术对象,手术原则是根据AC/A比值,融合力大小及内斜度的多少来决定手术。但手术必须是在戴全矫远视镜下测量出的内斜度数,如AC/A比值高、融合力低行双眼内直肌后徒术,相反行双眼外直肌缩短术。单眼内斜视,行斜视眼的内直肌后徒术、外直肌缩短术。对内斜视度数较大者,因考虑辐辏功能,所以除做双眼内直肌后徒5~6mm外,主要采取外直肌缩短加前徒的联合手术。一般可矫正70Δ~90Δ度数。
对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,根据外斜视三种类型(外展过强型、集合不足型和基本型)选择手术方式。外展过强型行双眼外直肌后徒,不足部分行内直肌缩短。集合不足型行双眼内直肌缩短,不足部分行外直肌后徒。基本型一般以单眼非对称性手术为主。
A-V征斜视,在矫正水平斜视的同时,将双眼内、外直肌垂直移位,内直肌向A征V征的闭口端移位,外直肌向A征或V征的开口端移位。上下移位根据A-V征大小决定,一般5mm~10mm即可。
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矫正代偿头位为目的,如果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做下斜肌减弱术。外直肌麻痹做内直肌后徒,外直肌与上下肌联扎术。上斜视则采用上直肌后徒,如果一条直肌后徒矫正不足,再做直接对抗肌的加强术。